而就在三天前,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了今年以来节能减排工作成效及主要措施,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在一季度下降2.89%的基础上,累计下降3.35%,并将加强节能减排监督检查、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和财税政策等措施。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节能产业的企业选择了坚守,迎接节能减排任务之下的机会。
相比民营经济,跨国公司在这方面更有长期的资金和耐力。一家跨国企业公关部人士向CBN表示,该公司的中国发展策略就是结合中国的能源需求,致力于开发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创新技术,支持政府寻找到一条中国的节能环保之路。
具体而言,中央的节能指标被层层下放到地方政府,而随着地方政府注重环境的政绩观改变,地方政府也迫切需要节能措施提升政绩。因此上述跨国企业已经开始和地方各级政府接触。
该跨国企业公关部的一位人士向CBN介绍说,他们已经开始和中国地方政府接触,和江苏、山东、湖北、浙江、重庆、深圳等经济重省(市)签订了节能减排的框架协议,在发电及输配电、工业、交通运输等能源环保领域进行合作。
有同样需求的还有地方国有企业,“政府的节能指标实际上也都落在当地企业身上。”上述人士说,他们也将帮助企业制定节能方案,比如哪些系统经过改进以后可以节省能源,哪些已经使用的系统可以最大程度发挥节能的优势,这样能更高效地发挥创新技术优势。
国际资本青睐中国节能市场
从国际资本趋势看,发展中国家的节能领域,目前也受到投资者的关注。今年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评出全球绿色财富榜,美国、中国和英国的入榜企业家总数位居前三名。美国富豪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位列排行榜冠、亚军,昭示着未来投资的主流或将从互联网等高科技领域向绿色环保产业分化。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有17家绿色企业入榜,排名虽然比较靠后,但是主要集中在太阳能和电动车领域的节能环保产业规模令人不可小觑。在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创造了财富神话之后,比亚迪的电动车也赢得了巴菲特的青睐。在新一轮世界产业轮动热潮中,节能产业将是中国不能错过的机会。而在发展中国家,节能商机也明显高于发达国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