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到六大高耗能行业,该人士以高耗能行业中的水泥行业为例,“十一五”末总产量只有17亿吨,2011年底已经突破20亿吨;钢铁行业的高增速直到11月份才放缓,产能接近6 .9亿吨,“我国还处在工业转型升级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市场对高耗能行业的刚性需求,增加了工业能耗水平。”该人士称。
在计算方法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康艳兵主任向记者解释道,由于大部分高耗能行业的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较低,因此工业增加值(分母)的增速跟不上能耗(分子)增速,因此导致了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数)不降反升。“走高科技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由以量取胜转为以价取胜,是解决工业节能的治本之策。”康艳兵建议。
工信部在工业节能方面的决心不可谓不大。2010年底,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曾提出:“初步确定,力争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16%左右。”到了2011年3月底,工信部提出,到“十二五”末,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比原目标调高2个百分点。另据工信部相关人士透露,日前印发但尚未公布的《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更将2010年底的原目标调高5个百分点,达到21%。
“然而,体制性问题也加大了工业节能难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权威专家表示,一方面,工信部不掌握中央及地方工程项目的投资审批权,也无法直接对高耗能企业进行“关停并转”;另一方面,工业部门相对于交通、建筑、消费部门,被认为是完成“十二五”全国节能目标的“主战场”,工业节能目标被不断加码。康艳兵表示,一般认为,工业能耗占全国能耗总量的60%至7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说,由于“稳增长”被视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工业稳增长”被放在突出位置,各地方将“保增长”置于“调结构”之前的风险加大,更容易重蹈发展体量大、来钱快、G D P贡献率高,但往往也是高耗能行业的覆辙。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