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机场的工程建设过程中,能源节约始终是一个重要主题。在机场建设之中和启用之后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成为上海机场建设者们追求的目标。 其成功的做法可归纳为“综合节能、系统节能、创新节能”。所谓“综合节能”,就是关注机场规划设计、建设施工、日常运行和运营管理中与能源消耗相关的各个环节,关注与能源消耗相关的飞行区、航站区、货运区、工作区、机务维修区等各个部位及设备设施;所谓“系统节能”,则是以系统工程方法处理节能问题,按照“系统分析、明确因果、抓住要害、以求治本”的原则形成节能方案和措施;所谓“创新节能”,就是密切跟踪能源技术进步,同时结合机场实际加以运用,打破常规,实现技术突破。

航站楼是机场能耗大户。据统计,大型机场航站楼能耗平均占机场总能耗的60%。因此,指挥部把节能降耗的重点放在了新建的航站楼。在具体节能实践方面,上海机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以航站楼节能、能源系统优化和新能源利用最为卓越。
建筑材料精选,围护结构优化
通过提高航站楼建筑围护结构,主要包括建筑的屋面、外墙、玻璃幕墙、架空楼板等的热工性能来节能。通过围护结构节能措施对全年能耗及能耗成本影响的计算,共计可以节省能耗成本约160万元。其中通过改善屋面的热工性能每年可以节省能耗成本约32万元,通过改善玻璃幕墙的热工性能每年可以节省能耗成本约64万元,通过改善外墙的热工性能每年可以节省能耗成本约32万元,通过改善架空楼板的热工性能每年可以节省能耗成本约32万元。
照明节能,按需提供
根据对设计模型能耗组成的分析,照明系统消耗的电能占到了全年用电量的42%,为单项中最大的耗电系统。指挥部提出的照明优化总体想法,就是在满足各空间工作平面照度和照明均匀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新型、高效的光源和灯具,采用全局照明与局部照明相结合的方法。因而在灯具选用上,大量采用了发光效率高达70%左右的金属卤化物灯和T5荧光灯等高效灯具,并且根据各空间高度,在满足照明均匀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大功率灯具,以提高效率。优化后的照明功率与设计模型相比,单位面积年能耗降低了25.8%,每年可以节省能耗成本约32.2%。
春秋两季,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一项初投资较低的节能措施。在满足室内温湿度的前提下,自然通风系统在过渡季节利用室外新风进行自然冷却。指挥部根据上海地区自然气候的特点,设置了对每年春秋两季的4月和11月采用自然通风的能耗模拟,全年其他月份自然通风无法满足室内温湿度要求。通过采用自然通风后的建筑全年能耗组成和设计模型的比较得出,自然通风模型的单位面积年能耗降低5.8%,每年可以节省能耗成本约3.2%。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