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采光,敞亮通透
良好的自然采光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代替人工照明,以减少照明和空调能耗,同时提高视觉环境舒适性,改善人的心理状态。采用日光控制自动调光控制系统,设在各个区域的日光传感器将根据自然光在室内的照度自动调节人工照明的亮度,从而降低照明系统能耗和空调系统能耗。指挥部通过采用自然采光后的建筑全年能耗组成和设计模型的比较得出,自然采光模型的单位面积年能耗降低8.8%,每年可以节省能耗成本约10.3%。
指挥部在二号航站楼节能措施的具体实施上,采取了屋面保温、玻璃幕墙优化、外墙保温、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楼板保温、照明配电的优化、自然采光、自然通风、高效率冷水机组、水泵变流量、大温差空调水系统等10项节能措施。这一系列节能措施的运用,可实现2号航站楼65%的节能目标。
光伏发电行业典范
虹桥机场扩建工程坚持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的先进理念,采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将太阳能利用设施与建筑有机结合,在虹桥机场西货运站的屋顶上规划建设大型太阳能光伏发电场,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替代屋顶覆盖层或替代屋顶保温层,既消除了太阳能对建筑物形象的影响,又避免了重复投资,降低了成本。
虹桥机场西货运站区内建筑占地面积大,无高大建筑,是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场的理想场所。尤其是面积约3.46万平方米的货运站金属屋面,周围没有任何遮挡,从建筑结构上看,比较适合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电池组件的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按照站房屋顶的面积大约可敷设3.5兆瓦左右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设计装机容量属目前国内规模比较大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发电场。
虹桥机场西货运站主站房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工程设计装机容量为2848千瓦,年平均上网电量约277万千瓦时,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厂相比,每年可为电网节约标煤约987吨(火电煤耗按2007年全国平均值357克/千瓦时计),具有明显的节能效益,并在我国机场新能源利用中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改变了以往机场太阳能利用分散、量小的“点缀式”做法,具有“规模化、高品位”的特点。同时开创了国内外绿色生态环保机场之先例,体现出虹桥机场的科技实力和创新水平,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雨水回用成效显著
雨水回收利用是一种可持续的节水技术,实现雨水资源化可以预防和避免水资源危机。机场作为用水大户,其水资源的利用率显得极为重要,雨水回用是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虹桥机场扩建工程采取了各种措施以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其中包括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分质供水和分区供水等。
指挥部通过合理配置机场生活区和工作区的水资源,实现优质优用目标,并建立回用水系统,将杂用水和优质杂排水进行简单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就可变成西航站楼内卫生间(大便器和小便器)冲洗用水、楼内空调机房冲洗用水、卫生扫除用水和绿化浇洒用水,可以节约城市自来水的用量。
根据航站楼运行情况,雨水回用水的用水量约占日用水量的60%,最高日回用水量为1680立方米,年回用水量为47.2万立方米。航站楼内雨水回用水管采用薄壁紫铜管及相应配件,新增一套回用水系统,管材和施工费用约增加700万元,按铜管50年使用期限计,每年该项费用折计14万元/年。虹桥机场现行的自来水价格为3.8元/立方米,而雨水回用水处理成本为1.48元/立方米(包括处理设备折旧成本),每年可节约95.5万元,预计7.3年即可收回成本。若同时考虑今后几年水价上涨的因素,按每年5%计,则预计6年即可收回成本,这可以给回用水的使用留下更广泛的空间,对于用户来说是能接受的。
清水混凝土质朴去雕饰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节约资源、有效利用资源是可持续发展机场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面积达3.6万平方米的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外墙面全部采用清水混凝土技术,构成了上海机场“资源节约、有效利用”的亮点。
清水混凝土又称装饰混凝土,因其极具装饰效果而得名。它属于一次浇注成形,不做任何外装饰,直接采用现浇混凝土的自然表面效果作为饰面,因此不同于普通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棱角分明,不碰损和污染,只是在表面涂一层或两层透明的保护剂,显得十分天然、庄重。
3月15日,虹桥机场扩建工程科研课题通过市科委验收。该课题共产生了8项专利,通过采用冷水直供、光伏发电等绿色能源手段,使得改建后的机场可节能65%,节约投资约1400万元。虹桥机场扩建工程(新航站楼)将于2010年3月16号正式投入营运。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