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产业市场  中国节能产业网 >> 产业市场 >> 人物观点 >> 正文
刘广龙: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探讨
来源:中国节能产业网 时间:2011-11-22 13:32:03 用手机浏览

  三、城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探索

  城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是一项持续、复杂、系统性工程,既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大力参与,又要在政策、经济、技术、市场、法制和管理层面等进行系统研究。我国部分城市和地区正在进行有益的探索。

  许昌市对建筑垃圾资源产业化利用的模式进行了探索,主要做法包括:

  (1)特许经营管理模式:市城管局成立建筑垃圾管理办公室,政府向社会公开招标,对建筑垃圾管理实行统一审批、统一清运、统一收费、统一处置、统一管理的特许经营模式,中标单位承担全市建筑垃圾清运、处置任务,义务清运市区居民随意倾倒的建筑垃圾,杜绝运输途中二次污染。

  (2)各部门参与全面监督管理:建筑垃圾管理办公室与城管、城建、公安交警、交通公路等部门定期开展防治车辆抛洒、车轮带泥、污染路面专项整治活动,坚持24小时值班,白天排查与晚上监控相结合、设点举报与夜巡检查相结合、执法人员管理与承包单位自查相结合的多项管理措施,从源头上治理建筑垃圾污染环境现象,并将建筑垃圾管理工作纳入许昌市数字城管监督范围。

  (3)合理处置规范经营:金科公司是许昌市建筑垃圾资源产业化综合利用特许经营公司,在产业化方面探索前进、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关键技术和经验。一是从源头控制建筑垃圾质量,房屋拆迁之前,派人进入拆迁现场进行清理、打扫、分类,分步装运,减少和避免杂质混入,确保再生产品加工质量。二是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化装备。针对平原地区特点,选择一次性投高、但处理成本低的移动式建筑垃圾处理装备。对于山区、沟壑地段选用投资低、占地面积大的固定式装备。

  四川省汶川5.12地震发生后,四川省政府对灾毁建筑废物资源化高度重视,成立以副省长为组长的“地震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协调小组”,发布《四川省汶川地震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政策措施工作方案》、《汶川地震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实施意见》,并转发国家财政部《再生节能建筑材料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

  成都市、都江堰市财政拿出1 400万元墙改基金用于建筑垃圾资源化示范工程,都江堰科技产业园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2008年10月投产。都江堰市政府两点做法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是都江堰市环保局、城管局、建设局、房产局四局联合发布《都江堰市建筑垃圾集中处置公告》,连续在电视、报刊上刊播,起到了舆论宣传作用;二是市政府按照灾后重建、环境优先的原则,采取行政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办法,财政处资金给以拆运单位每立方米5元清运补贴。虽然每立方米5元财政运输补贴的钱比较少,但是拆运承包单位也看到了政府实现集中处置的决心,因而起到良好导向作用。

  四、城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建议

  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必须遵循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谁产生、谁承担;谁处理、谁受益”的原则,实行建筑垃圾处理有偿服务,对建筑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改变传统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的线性模式,形成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再生原料的循环模式,让原材料在建筑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合理、高效、持久利用,并将其对自然环境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程度。结合城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1. 坚持“三级利用”,实行“四化管理”

  借鉴和引进国外成熟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理念、技术、设备和经验,早重视、早策划、早利用,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逐步建立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和余土调剂系统,除基础填埋、场地平整等粗放利用外,注重建筑垃圾深度回收利用。

  坚持低、中、高“三级利用”,以“低级利用”为重点,积极开展“中级利用”,有选择地开展“高级利用”,尽可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中级利用方面”,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设备,先示范、后消化、再创新,形成中国品牌。

  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产业化“四化管理”,树立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措施,从工程设计、材料选用等源头上解决和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排放数量,加强对既有建筑维护保养,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在处理拆建垃圾的过程中,对于有毒有害垃圾要按危险废物要求处置。在旧城改造中,对可能受污染的土地进行修复,实施无害化处理后方按常规方式处理。实行建筑垃圾排放收费制度,以经济手段促使业主和承包商减少建筑垃圾。鼓励对旧建筑尽量通过翻新改造实现功能更新,避免随意拆除建筑等等。推进建筑垃圾的转化、再生利用“资源化”研究和实践,政府要有意识加强培育并引导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产业化,使之形成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生物质燃料发展应制订原料资源保障计划
中国拟鼓励外商投资建筑垃圾及固废再生利用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网站合作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金融服务
项目对接
技术推广
最新活动
邮件订阅
中国节能产业网致力于打造节能领域最高效的技术、项目、资金一站式服务平台。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备1201188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