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产业市场  中国节能产业网 >> 产业市场 >> 市场分析 >> 正文
长三角节能减排现状、问题及发展思路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时间:2009-3-26 11:59:56 用手机浏览

  节能减排对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但在能源消费总量继续增长、产业结构重型化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市场机制发育不全等现状下,长三角完成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形势十分严峻。建立长三角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环境,应该是长三角的研究重点课题。

  近五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长三角能源消费总量剧增。2007年浙江、江苏和上海二省一市的GDP达到56387亿元,约占全国GDP总量的22.6%;综合能源消费为44900万Tce,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6.9%。

  2008年8月6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长三角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与能源和谐发展是长三角区域的战略之一。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对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长三角二省一市能源与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GDP占全国的1/5以上,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的1/6以上

  长三角二省一市GDP从2000年的19465.89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56387.31亿元,七年内增加了1.89倍,年均增长16.4%。从2002年开始,长三角GDP占全国比重就超过了1/5以上,2007年达到22.6%。

  长三角二省一市能源消费总量呈逐年增长态势,见表1。2007年达到4.5亿Tce,约占全国的17%。“十五”期间,长三角能源消费总量从2000年的2.07亿Tce增加到2005年的3.72亿Tce,年均增长率达到12.49%,高于同期国家能源消费10.15%的增长速度,其中,上海的增长速度为8.6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苏和浙江分别为14.43%和12.90%,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一五”期间前二年,长三角两省一市的能源消费总量继续增长,2006年为4.1亿Tce,2007年达到4.49亿Tce,每年增量约为0.37亿~0.38亿Tce,占国家2006年新增能耗总量2.16亿Tce的17%,占国家2007年新增能耗总量1.92亿Tce的20%。

  二、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强

  近年来,长三角两省一市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与经济发展一直保持同向增长的态势。从弹性系数分析,“十五”期间,长三角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7801。“十一五”期间的前二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612,见表2。

  尽管近年来长三角的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没有出现过反弹,2002年开始下降至1.0Tce/万元以下,但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无论是在“十五”期间,还是在“十一五”期间的前二年,都超过了0.5的界限。特别是江苏省,2004年、2005年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甚至超过了1.0,上海和浙江省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也处于较高值的状态。虽然 “十一五”期间前二年有所好转,但仍可以看出,长三角的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很强,这种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

  三、能源需求对外的依存度高,能源安全问题严峻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但能源资源短缺,所消费的煤炭、原油、天然气,全都依赖省外调入和国外进口。上海的一次能源几乎全部要由外地调入,其中煤炭全部从外省市调入,原油进口占原油总资源量的93.2%,外来电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8.2%上升至2007年的31.05%;浙江省自产原煤仅14万吨,水电与核电发电量329.5亿kwh,能源自给率仅为3.7%,96.3%的能源资源依靠国内外市场;江苏省能源供应以省外调入为主,能源自给率低,2006年江苏省自产原煤2549万吨,原油188.5万吨,缺口85%的煤炭和91.8%的原油都要从省外调进和国外进口。随着能源消费总量增加,这一比重还将上升。

  能源供应的高度外向依赖性,再加上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上涨和储运及安全保障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已严重制约了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以,长三角区域存在着严重的能源安全问题。

  四、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减排压力很大

  长三角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其中发电用煤占了很大比重。2006年上海市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51.6%;浙江省煤炭消费占61.5%;江苏省煤炭消费占71.4%,远高于国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6个百分点。预计到2010年长三角地区仅电煤消耗量将达到4亿吨,煤炭的大量消耗所排放的CO2和SO2气体对大气环境污染严重,减排压力很大,短期内难以改变。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新能源行业有望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新亮点
李克强:强化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调整经济结构
李克强:以节能为抓手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中国减排之路不易但并非不可行
节能成为沈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破口
节能减排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合同能源管理:清除节能道路上的魔鬼
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与新问题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