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产业市场  中国节能产业网 >> 产业市场 >> 市场分析 >> 正文
长三角节能减排现状、问题及发展思路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时间:2009-3-26 11:59:56 用手机浏览

  长三角节能减排工作进展

  近两年来,长三角两省一市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或意见,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大节能减排工程建设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成效显著。

  一、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了节能减排力度

  长三角两省一市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使节能减排工作有法可依。

  二、以节能减排为导向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

  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过快增长方面,长三角二省一市2007年取得了显著成效。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等多个层次,重点关停和调整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线或企业约4300个,其中上海571个,江苏2713个,浙江1216个。关停老、小火电机组435.4万kw,其中上海64.5万kw,江苏113.9万kw,浙江257万kw。

  三、2007年实现了国家万元GDP能耗下降4%的目标

  近二年来, 在长三角两省一市GDP逐年增长和能耗增量相对减少的双重作用下,万元GDP能耗呈下降趋势。2007年长三角二省一市单位GDP能耗下降到0.79Tce/万元,比全国水平低26.6 %,上海、浙江和江苏万元GDP能耗在全国的排名分别为第3、第4和第5,仅次于广东省和北京市,见表3。

  对于国家规定的“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4%的约束性指标,长三角二省一市2006年未能达到预定目标,2007年实现并超过了4%的目标,见表4。

  四、2007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实现双下降

  长三角二省一市加大了环境污染整治力度, 2007年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SO2和COD排放总量削减2%的年度目标,见表5、表6。主要污染物排放保持双下降。

  五、积极探索节能减排市场化管理机制

  近年来,长三角两省一市在节能减排市场化管理与操作方面分别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成效正在逐步显示。

  1.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截止到2008年5月,上海已有80多家专门从事合同能源管理的公司,累计已完成约500个节能项目,并将推出的《上海市合同能源管理实施操作指南》。

  2.探索绿色电力认购机制。上海已成为我国率先实施绿色能源机制的城市。机制的核心是绿色电力生产企业以较高的价格将电力上网,鼓励包括企业和家庭在内的终端电力用户自愿认购绿色电力,支付较高的电力成本。认购不足的部分,由电力公司消化。体现了由政府(国有电力公司)和企业及公民共同承担绿色能源消费过程中增量成本的思想。

  3.建设能效电厂。江苏省在总结电力需求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全省16276个大工业和商业用户进行了能效潜力调查,并以电动机、拖动类设备、调速设备、绿色照明和工艺改造为主要项目,在全国率先建设能效电厂项目。到2008年8月,江苏省完成了982个能效电厂项目,涉及企业478家,已建成能效电厂30万kw,年节电18.8亿kwh,所得的能效资源可满足江苏省10%的新增电力需求。

  4.电力调度市场化。江苏省在确保电网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机组竞价上网的方式,让高效节能减排的大机组多发电,逐步关停煤耗高、污染严重的小机组,成效显著,目前正在扩大试点,促进华东电力市场的改革。

  5.建立市场化服务体系。2007年,浙江省已形成了节能技术诊断、技术服务、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服务体系,已有从事中介服务机构60余家,实施EMC(能源合同管理)项目机制的机构有10余家,实施EMC机制节能技改项目120多项,引入省外及民间节能技改资金2.3亿元,采用客户与中间商节能回收效益分享,为节能减排融资开创了市场化服务机制。

  6.施行排污权交易。江苏和浙江部分地区已开展了排污权交易试点。太湖流域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已于2008年8月14日正式启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已于2008年8月5日挂牌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环境能源交易平台,标志着我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事业从单一的行政配置向市场化配置的重大转型。交易所将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提供服务,是加快构筑以市场化配置资源方式推动节能减排的新机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新能源行业有望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新亮点
李克强:强化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调整经济结构
李克强:以节能为抓手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中国减排之路不易但并非不可行
节能成为沈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破口
节能减排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合同能源管理:清除节能道路上的魔鬼
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与新问题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