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鼓励发展低碳交通。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动态管理方面,应通过调整交通方式,有效地削减未来城市道路交通的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城市建设应主动创造便于市民步行或依靠自行车出行的条件。要加大公交投入,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强力推进城市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城市交通体系。借鉴发达国家“鼓励拥有、限制使用”的做法,到2012年,要逐步限制私家车使用,提高私家车在城市中心区域的用车停车成本。同时,要加快推广使用节能车辆,积极为油电混合动力车、LPG动力车、电动汽车等提供相关税费优惠和配套服务设施,并加速淘汰旧车辆,鼓励以旧换新。
4、大力培育城市森林。要把培育城市森林作为城市“氧补偿”和气候“降温”的重要措施,全面实施生态风景林建设工程,多渠道拓展绿化空间,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和碳汇能力。据估算,一个完好的城市防护林体系,可以降低能源消耗10%-15%,吸收20%的二氧化碳排放。要严守生态高压线,坚决执行《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生态线内严禁一般性建设项目。建议在东部大鹏半岛设立新的“生态森林功能区”,禁止一般性建设开发;以东部地区为核心,用5-10年时间使深圳的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0%左右。从中长期来看,应考虑将妈湾电厂迁移至人口相对稀少的东部,并借用东部的森林部分消化电厂的碳排放。
5、打造若干低碳社区。应规划建设若干低碳社区,促进低碳技术的集成应用,为深圳建设低碳城市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在未来居住小区的规划建设中,应倡导“非机动化”出行,限制机动车在小区内行驶,小区道路网络应设计为鼓励步行,减少机动车的出行次数和距离,节约能源;要降低社区公共设施的能耗与废弃物排放,积极组织社区“跳蚤市场”,建设节约社区、清洁社区;倡导对社区废弃物实行严格的分类处理,监督制止生活废水、废气和废弃物的违规排放。
6、倡导低碳消费方式。从普通市民来看,参与建设低碳城市就是要树立绿色生活观念,倡导以节约为荣、简约为美,反对浪费,鄙视奢侈的现代生活理念;推行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珍惜能源,物尽其用,少用塑料包装袋和一次性商品,尽量减少消费品的不必要替换。提倡物品的重复使用,积极采用“低碳产品”;自觉施行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处置,严格制止废弃物的违规排放;自觉参与循环社会建设,对高耗能、高排污等不良社会现象积极加以监督与制止。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应在这项活动中要做出表率,从而推动全社会的“低碳或零碳排放”运动。(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乐正 廖明中)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