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产业市场  中国节能产业网 >> 产业市场 >> 市场分析 >> 正文
2008年节能形势分析及2009年政策建议
来源:中国节能产业网 时间:2009-7-3 9:09:09 用手机浏览


  
  二、节能形势依然严峻,"十一五"完成节能目标任务艰巨
  
  在今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7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价考核。结果表明,"十一五"节能目标完成进度40%以上的只有北京、天津2个地区,完成进度30%以上的也只有15个地区。可见,要在2010年底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是非常艰难的。
  
  节能形势的严峻性还表现在:
  
  第一,在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形势下,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必然影响到中国。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对节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有利的一面是可以抓住机会重新审视和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撑点,加快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不利的一面是有可能导致领导对节能减排重视程度的降低、企业决策者重新选择工作重点、节能投资减少等一系列新问题出现。
  
  第二,主要高耗能行业产业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长。尽管上半年高耗能产品产量增幅出现回落,但一些行业投资增长有所加快。
  
  第三,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刚性增长显现。在用电量的增长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9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5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5.54个百分点,比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4.84个百分点,是带动全社会用电量保持较快增长的新的主要动力。居民生活用能的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节能工作的难点,量大面广、需求刚性特点明显。
  
  第四,单位产品能耗下降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挖掘节能潜力、淘汰落后产能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大。近两年主要高耗能产品单位产品能耗之所以能够持续下降,除了加大了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和企业不断加强能源管理外,淘汰落后产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2007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的效果和反映的情况看,属于违法建设和经营的落后产能已基本淘汰,未来将淘汰的落后产能将涉及地方利益、淹没成本大、民营企业能否积极响应等难点问题。主要依靠淘汰落后产能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的难度将越来越大。
  
  三、2009年节能重点工作的建议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重视节能减排不是解决能源供需矛盾的权宜之计,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大问题。要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引导合理的终端消费需求,加快结构调整。今年GDP增速有可能稳在9-10%,明显低于前两年。我们认为,即使我国GDP增速降至7-8%也仍属于正常快速增长范围。GDP增速放缓正好为调整产业结构、工业结构提供了大好机遇。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抓住这个机会,从根本改变依靠大量消耗资源、依靠成为"国际加工厂"拉动GDP增长的发展方式;通过引导科学、合理的消费方式,拉动国内消费需求;推动地方政府重新审视GDP发展模式,构建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产业结构。
  
  第二,充分利用政府机构调整的机会,协调政府职能,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作用。政府机构重组加强并明确了各部门在能源管理方面的职能,应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协调分工,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指导全社会开展节能行动,为 "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实现提供机制保障。
  
  第三,加大建筑、交通、农业和农村节能工作的力度。居民生活和服务业用电量的增长趋势已明显高于第一和第二产业;随着家庭轿车、农用汽车和农机具保有量的增长,客货周转量的增加,来自居民、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和农业的石油需求量在不断攀升。因此,2009年在重点抓工业节能的同时,要加大对建筑、交通甚至农业、农村节能工作的力度,真正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节能的社会氛围。
  
  第四,在抓综合性政策的同时,重视更具针对性的节能政策、措施的研究和出台,以指导地方、部门的节能工作。在国务院印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综合性的节能政策、措施已经非常全面,并基本与国际接轨,且具有中国特色和实践创新。2009年应进一步细化政策,完善标准,落实措施,强化手段;制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长效节能政策,尽快出台燃油税,加快研究和制定能源税、节能产品增值税抵免等财税激励政策,推动节能工作的深入发展。
  
  第五,要加强对关键节能技术和工艺创新和成熟技术推广的扶持力度,为持续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水平提供技术保障和储备后劲。选择关键节能技术和工艺,集中财力、物力、人力,不断加大研发、示范、推广的力度,实现重大节能技术的突破,为持续降低能源强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经贸导刊,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所,郁聪)
 

上一页  [1] [2]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政策利好密集出台 过万亿建筑节能市场受追捧
2012年我国工业节能目标上调趋势预测分析
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的发展仍存在三大障碍
政策推动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机制迈进新时期
李秉仁:推进建筑节能减排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李佐军:八个方面应对“十二五”低碳新形势
郝雅风:构建企业为主体政府主导的节能机制
中国《节能环保产业规划》即将出台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