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承接的国外水泥余热发电项目
我国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开发、研究和实际运行经验,其技术装备水平无论是热力循环系统还是国产化设备都已成熟。由于投资成本低,综合服务能力强,使中国水泥窑余热发电综合技术装备水平处于国际先进行列,在国际市场上有明显竞争优势,近几年水泥余热发电技术迅速普及到亚洲各国。
2008年,中材节能公司在泰国SCG的3条生产线上投运了2台发电机组,总装机为27MW;海螺集团亦在泰国暹罗SKK工厂6号生产线上投运了装机为9.1MW的发电机组,从此开创了我国余热发电技术的国外市场。值得一提的是,拉法基、海德堡等知名水泥公司在国外建厂,均选择我国公司承担建设余热发电系统。继中材节能和海螺以后,大连易世达、中信重机、杭州中科节能、昆明阳光基业均承接了国外工程。国际水泥余热发电市场潜力很大,发展速度很快,预计2009年投运的国外余热发电工程装机达247.8MW,是2008年的8倍。目前中材节能在埃及、希腊、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均洽谈了余热发电工程。
5.余热发电机组运行情况
中材节能公司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对余热发电机组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已投运的余热发电机组实际运行效率和设计值尚存在一定距离。以海螺集团为主的安徽企业余热发电运行管理水平较高,电站的运转率也较高,基本反映目前我国余热发电现状和技术水平;浙江省余热发电机组相对投运较早,设计及装备水平和目前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平均发电量水平较低。但大部分企业实际熟料产量均比设计产量高出10%以上,相对烧成热耗也较高。
四、纯低温余热发电效益测算
1.经济效益
采用国产技术与装备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投资,每千瓦装机约6500~7000元左右。纯低温余热发电的供电成本通常在0.12~0.16元/kWh之间(其中折旧费占37%-39%,维修费占25%-28%,其他费用占18%~22%)。外购电价与供电成本的差价就是效益。余热发电的供电可满足水泥生产用电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吨水泥成本可降低l2~15元。投资回收期在3~4年之间。
根据中国建材联合会信息部统计,2008年建材企业电力购进价格平均比2007年上涨4分钱,即电力购进价格平均为0.63元/kWh。余热发电的供电成本平均按0.14元计算,每度电的利润为0.49元。
2008年余热发电创造的经济效益可以按装机容量和吨熟料余热发电量两种方法进行计算。若2008年投运的机组能力发挥率按30%计算,机组的运转率按7000小时计算,2008年余热发电量为71亿kWh,创造的经济效益为34.8亿元;若吨熟料余热发电量按36 kWh计算,2008年投运的发电机组相对应熟料生产能力的发挥率仍按30%计算,熟料生产能力为l7947万吨,发电量为64.7亿kWh,创造的经济效益为31.7亿元。
按第一种方法计算,机组实际运转率高于7000小时,一般发电机组和水泥窑运转率基本相当,可达到7400小时左右;按第二种方法计算,熟料实际生产能力超过设计能力l0%左右,所取的熟料值偏低,但吨熟料实际发电量平均达不到36 kWh。综合各种因素,2008年余热发电创造的经济效益为33亿元不会太离谱。
截止2008年11月水泥全行业利润总额为270亿元,预计全年利润总额285亿元。余热发电创造的经济效益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11.6%。
2.CDM效益
利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企业可获得额外的收入,例如一条5000t/d生产线配套建设9MW余热发电机组,每年约减排2万多吨的CO2,按目前国际平均价格l0欧元计,每年可给企业增收约150~200万元人民币。
截止2008年11月26日,国家发改委审批的CDM项目共1749个,其中水泥项目123个,共减排1771万吨CO2。目前约有20个项目获EB审批,减排29万吨CO2。按交易价格10美元计算,每年给行业增收2200万元人民币左右,这个数目每年会成倍增长。
3.环境效益
纯低温余热发电的余热锅炉的降尘作用及窑头冷却机余热锅炉炉前配置的预除尘装置,进一步提高了收尘效果,具有一定的减排作用。经计算5000t/d规模窑头余热锅炉减排粉尘约为50.05t/a,窑尾余热锅炉减排粉尘为11.45t/a,合计每年减排粉尘为61.50t。也就是说9MW机组的两台锅炉的降尘作用,使水泥窑年减排粉尘为61.50t。由此推算,2008年因余热发电的投运,使水泥窑废气粉尘排放量年减少了11357t。
水泥窑利用余热发电满足生产线部分供电需求,相当于减少了燃煤发电量,等于减少了燃煤产生的SO2、CO2、NOx等有害气体对大气的污染。2008年水泥行业利用余热发电量按71亿kWh计,火力发电按360gce/kWh计,水泥行业余热发电相当减排CO2665万吨;利用废气经余热锅炉进行热交换后,排入大气的温度大幅度降低,从而减小了对周围环境的热污染。
五、余热发电市场潜力
据初步统计,截止2008年底,已投产的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为909条,熟料生产能力为74101万吨。其中,2008年投产的生产线为107条,熟料生产能力为12843万吨。截止2008年底,安装余热发电机组的生产线263条,另有3条生产线供热和制冷,总计利用废热的生产线为266条。
“十一五”期间是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发展最快时期,也是余热发电发展最快时期。预计2009年投产的熟料生产线仍为100条左右,2010年有50条左右,届时投产的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预计为1050条左右,熟料生产能力为8.6亿吨左右。这两年投运电站的生产线每年按250条计,届时投运电站的生产线预计为760余条,装机容量达到5200MW。水泥余热发电装机相当于1.9个葛洲坝电站的总装机容量。
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中约有200条左右不宜配套建设余热电站,有100条熟料生产线建设余热电站的任务将在“十二五”完成。“十二五”期间,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和余热发电建设高峰已经过去。但是,随着余热发电技术装备的不断创新,水平不断提高,老机组的技术改造任务将不断增多,余热利用的方式和用途也不断增多,届时不宜建设余热发电的生产线将会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余热利用仍然有一定潜在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水泥余热发电市场,除日本和我国台湾以外,其他国家水泥余热发电的普及率并不高,我国水泥余热发电打入国际市场才刚刚起步,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必然会带来丰厚的收益,同时为保护地球做出贡献。
近年来提供水泥余热发电技术的设计公司,在废热利用上创新了技术,积累了经验,服务对象不应只是水泥行业。中材节能在钢铁、化工、焦炭行业均承担了余热利用电站的建设;杭州中科节能利用玻璃窑炉余热、垃圾废气进行发电亦承担了很多项目。行业外市场潜力很大,是值得大力开发的市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